平利:山区农业生产的领路人--访谈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仁合

【作者 : 沙莎 张修虎】  【发布时间 : 2025-07-09 09:20:35】   【来源 : 省农机信息网】  【打印本页】

前言: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地处典型丘陵山区,受复杂地形地貌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困境,一批怀揣梦想的人勇立潮头,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先锋力量,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邹仁合,这个90后小伙子2021年当选为平利县政协委员;2023年获评安康市全市先进种粮大户,平利县产业发展好青年。当荣誉纷至沓来,他始终保持初心,扎根农机事业。

2014年,正值24岁在城市开货车有稳定收入的邹仁合决定回老家农村种地时,同村人眼里充满疑惑,父母也是很不理解,在当时这个山区小村,种地不说致富,养家都困难。他用沉默回应别人的质疑,用跑运输赚来的钱购买了2台拖拉机,为农户旋耕地赚取服务费,开启他新时期农民的创业之路。2015年,他发起成立了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也是该县最早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之一。之后开始流转土地,逐步发展。

“当初为什么想着回来种地?”笔者也对他提出疑惑。他回答说:“当时看着老家年轻人一个个的想方设法走出农村,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跑车在外,看到好一点的地方农业生产都是规模化、机械化的,就想着回来试试。回头看,这些年正是农村生产由小农经济转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一个变革期,是自己刚好赶上了好时代”。

2015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农村对机械化迫切的需求坚定了邹仁合干事创业的决心,忙时在各个田块里转战,闲时努力学习农机、农技等知识。在2017年安康市谷丰杯农机技能大比武中获得拖拉机移库项目一等奖,同年被评为陕西省技术能手;2021年被评定为陕西省新型高级职业农民;2023年在陕西省高素质农民竞赛中荣获优胜选手。扎实的技术在取得各项荣誉同时也获得服务对象的好口碑,全托管、半托管的订单越来越多,菜单式服务络绎不绝。

2017年,合作社配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套机具,开始为周边群众开展水稻生产托管、半托管服务;2019年合作社增添了粮食烘干设备;2021年又配齐玉米和薯类全程机械化各类机具及大米加工设施设备,服务范围从最早的单纯旋耕地发展到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以及农机维修、农资购销等。服务区域从广佛镇扩大到城关镇、老县镇、洛河镇等 6镇 28个村。

为破解农村土地细碎、作物多样性导致农机下田难的问题,他协同农业技术部门,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组织周边农户实施品种统一种植、化肥统一施用、病虫害统一防治,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在此过程中,他以实际数据向农户展示规模化种植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引导农户主动参与产业升级。在社会化服务领域,他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要求合作社成员及农机操作人员严格把控作业质量。每到收获季节,地里的亩产就是一杆秤,秤出服务的质量,做人的诚信。

2023年,合作社申请注册了“粮生缘”大米商标,2025年注册了“秦农大地”大米商标,合作社完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水稻全产业链条。

邹仁合介绍到,合作社在配备机械装备同时积极学习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理念,引进吸收了托管、菜单式、定制式生产服务。目前,合作社拥有能满足水稻、玉米、薯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耕、种、管、收各类机械 160 台,有粮食烘干机2台套,大米加工设备1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设备 12 套,农用植保无人机 6台。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50余万元。经营范围涵盖农业生产、农机维修、农资购销、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合作社流转土地 502 亩,开展托管服务面积达到9500余亩,合作社年经营总收入 215 万元。在平利县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领域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合作社通过稳健务实的发展策略,逐步发展至当前规模。尽管业务订单充足,但受丘陵山区特殊地理条件制约,不规则的碎片化田块导致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掉头、转场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整体生产效益,实际经营收益有限。目前,合作社仍处于发展阶段,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生产能力,将大部分经营收益持续投入到农机设备购置中。近年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等强农惠农政策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有力推动了合作社的持续发展与规模扩张,为其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邹仁合的带动下,一部分年轻人借鉴他的经验投身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机手、同村村民柯昌胜到老县镇流转300余亩土地进行粮油种植,他全力以赴支持帮助,手把手教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大忙期间给予机械装备支援,产品代加工及销售。他说丘陵山区需要更多的机械化生产者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谈及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挑战,邹仁合指出,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如突发寒潮引发的大棚损毁、秧苗冻害,以及暴雨洪涝导致的田埂坍塌、稻鱼共养系统受损等情况时有发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他始终秉持积极应对的态度,将灾害处置与生产补救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剖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时,他从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其一,地理环境因素显著制约机械化作业,复杂地形导致大型农机难以推广应用;其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全程机械化所需的高额资金投入超出多数经营主体的承受能力,形成“资本不愿投、农户投不起”的困局;其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既精通农业生产又掌握机械化操作的年轻从业者数量不足;其四,农机装备适应性不足,现有大中型农机难以满足山区作业需求,而小型机具在规模化生产中存在人力成本过高的弊端。同时他说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智能农机装备迭代升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机械化生产正逐步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对未来的畅想,他说机械化、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不久的将来,农业生产不会再有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青山下、绿水边,田野里轰鸣的机器声将使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回首一路走来的岁月,有创业的艰难,有丰收的喜悦,有前行中政策的激励,有相互扶持相伴而行的感恩。最后邹仁合笑着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考察调研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热爱这片土地,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自己的价值。” 

结束语:安康农业生产正从小农经济生产转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既要一部分人先试先行,也需要政策驱动,示范引领,通过激励引导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