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多点发力昼夜攻坚 筑牢 “三秋” 丰收防线

【作者 : 生产指导处 李换换】  【发布时间 : 2025-10-23 16:25:37】   【来源 : 省农机信息网】  【打印本页】

金秋时节,正是秋粮抢收、冬麦播种的关键期。持续“秋淋”降雨,造成田块过湿、收割受阻、农时紧张,面对“三秋”生产硬仗,全市各县区闻令而动、精准施策,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冲锋在前”的行动力,凝聚多方合力破解难点堵点,为全力守护秋粮丰收成果,抢抓冬小麦适期播种夯实基础。

一、精准谋划,下好抢收“先手棋”

抢收工作,谋划在前是关键。华州区以“资源整合 + 安全护航”双线推进,整合辖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力量,组建7支应急服务队、设立7个应急服务点,同步公布服务保障热线,构建“点线面”全覆盖的抢收服务网络;同时强化农机作业技术指导,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紧盯机具检修、操作规范等关键环节,严守农机作业安全防线,确保抢收工作既高效又安全。

图片1.png 

二、抢抓窗口,跑出攻坚“加速度”

抓住降雨间隙“黄金窗口期”,渭南市各地开启“昼夜作战”模式,争分夺秒推进秋粮抢收。华州区农机部门提前预判、快速响应,组建专项摸排队伍深入田间,精准掌握各镇农机需求与地块墒情,紧急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破解湿软地块收割难题;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机具开展“一对一”检修调试,鼓励农户与农机手协同购置应急装备,全面提升抢收硬件保障能力。

市级层面强化统筹调度,组织农技专家编制秋粮收获期与小麦适播期预报图,逐地块、分作物精准研判农时,为县区抢收播种提供科学指引。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度履带式收割机220台。“三秋”期间,全市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9万余套,其中玉米收获机4600余台、播种机9900余台;同步开通13部“三秋”机收服务热线,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78支、应急保障队36支、农机应急服务队 12支,公布166个粮食烘干点位,日烘干能力达1.7万吨,全方位打通“收割—烘干—服务”全链条堵点,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三、合力攻坚,凝聚丰收“向心力”

“三秋”攻坚战役,上下同心则胜。华阴市华西镇友谊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村“两委”负责人带队,组织村民利用雨歇间隙调动铲车封堵排水渠倒灌口,严防洪水侵蚀玉米地;同时调配履带式、双驱式收割机,推行“三班倒”作业模式,每台收割机配备两名司机轮流上岗,实现“人歇车不歇”,最大限度提升抢收效率。临渭区故市镇板北村因地块湿软农机无法进入,工作人员安排农户将灌区部分低洼田块抽水泵抽出的水,就近排入附近的灌溉渠;种粮大户张夏紧急召集全体社员,带着麻袋、穿着胶鞋赶赴地头开展人工抢收,用双手守护劳动成果。

图片2.png 

政企协同为抢收注入强劲动力。富平县主动联动农业龙头企业中农集团陕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方面组建农机应急服务队,调度履带式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与时间赛跑抢收秋粮;另一方面派遣农服专员深入各镇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采用“果穗离地码放、通风遮盖”等实用方法,有效降低玉米受潮霉变风险,切实守护秋粮收获质量。

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政府统筹到企业助力,渭南市以精准举措破解难题,以实干担当冲刺“三秋”,用多方合力筑牢丰收防线,让金色的秋粮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截止10月23日,全市秋粮收获整体进度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