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 赋能农机手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 艾茂盛 鲍泳】 【发布时间 : 2025-08-27 17:08:48】 【来源 : 省农机信息网】 【打印本页】
为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2025年8月14日至22日,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于榆林市华通大酒店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为期9天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农机手技能提升班)。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县区的百余名农机手、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农业技术骨干踊跃参与,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实操演练以及资格认证等一系列丰富且实用的环节,全方位、深层次地提升了学员们的农机操作技能与现代农业管理水平。
聚焦“三农”政策,筑牢理论根基
培训首日,学员们便开启了充实而高效的学习之旅,通过现场观摩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的王祖玲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为学员们拓宽了融资渠道,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支持思路,助力他们在农业发展中解决资金难题。
次日,在开班仪式结束后,榆林学院张渊教授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导学员们深刻领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使大家在思想上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培训还特别邀请了榆林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杨晓军,为大家讲授“玉米新品种应用与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杨老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提供了科学种植的理论指导,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锤炼过硬技能
本次培训创新性地采用了“课堂+田间”双轨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榆阳区大河塔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强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学员们实地观摩了玉米机械化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的作业流程。现场,谢艳军、贺强等一线土专家亲自示范,耐心指导学员们掌握操作规范,让大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针对智能农机应用这一前沿领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福增教授通过“农作物机械化作业”与“智能采摘技术”专题课程,无人机讲师任军军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方式,结合无人机植保、北斗导航农机等生动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广阔前景,激发了大家对智能农机应用的浓厚兴趣。实践现场,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学员们掌握植保无人机调试、航线规划及安全作业要点,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强化风险意识
安全生产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培训专门设置了安全生产专题课程。农业农村部农机安全专家徐小康围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结合一系列典型事故案例,深入浅出地强调了“遵法守规、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无小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牧神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大区经理奈荣江则从“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不同作物收割机的性能特点及维护要点,帮助学员们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严格考核认证,检验学习成效
为全面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培训最后阶段组织了严格的资格认定笔试与答辩。笔试内容涵盖了农机法规、操作技术及故障排除等多个方面,全面考察学员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答辩环节则要求学员们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农机服务创新思路,考验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结业典礼上,学员万满阳地表示:“此次培训让我系统掌握了智能农机操作技能,未来我将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合作社发展中,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此次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农机手技能提升班)的成功举办,是榆林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心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榆林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