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机部门发布玉米机械化烘干技术指导意见
【作者 : 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 褚春年】 【发布时间 : 2025-10-16 09:41:55】 【来源 : 省农机信息网】 【打印本页】
为有效应对秋淋天气引发的玉米收获后产生霉变、发芽等产后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提升玉米品质与种植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市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用于规范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玉米机械化烘干作业。
一、作业前准备
1.设备检修调试
(1)清洁维护。彻底清除料斗、传送带、烘干塔等关键部件内的粮粒残留及杂质,防止交叉污染;检查电路系统、指示灯及温控仪表,确保显示准确、运行正常;对机械传动连接部位加注专用润滑剂,保障运转顺畅。
(2)功能测试。启动风机并核验旋转方向,及时校正反转故障;热风炉需提前预热至工作温度(参照设备说明书),待炉温稳定后再进入作业流程。
2.玉米预处理
(1)杂质清除。依据《玉米干燥技术规范》(GB 21017-2021)规定,湿粮须经磁选设备去除金属杂质、初清筛筛除秸秆、泥土等杂物,确保籽粒含杂率≤2%。
(2)分类处理。按籽粒水分含量分批次堆放,避免混烘导致烘干不均。对籽粒水分含量>30%的高湿玉米,建议采用果穗收获方式;收获后的玉米果穗,要晾晒或通风降水后再脱粒烘干,减少籽粒破损;同一批次玉米进入烘干机前,水分不均匀度应≤3%。
二、技术要求
1.温度严格控制
严格依据《玉米干燥技术规范》(GB 21017-2021)执行,按玉米用途区分受热温度上限:食用玉米≤50℃,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55℃,饲料用玉米≤60℃,种用玉米≤43℃(避免影响种子发芽率)。
2.水分科学调节
(1)目标水分。按《粮食安全储存水分》(GB/T43994-2024)要求执行,烘干后玉米安全储存水分目标值为14%(北方地区常温储存标准)。
(2)降水参数。单次连续烘干过程的降水幅度不宜过大,原则上不应超过18%,干燥速率≤2.5%/小时,防止籽粒因降水过快产生裂纹。
(3)品质要求。按《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70-2015)要求执行,烘干后玉米籽粒色泽、气味需保持原有特性,无热损伤粒、焦糊粒,破碎率增幅≤0.5%。
三、技术要点
1.设备启动顺序
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启动流程严格遵循“先热后料、先风后粮”原则:启动热风炉,待炉膛温度稳定达到规定值;开启风机,调整风速至均匀覆盖烘干塔截面,确保热风分布均匀;将初清后的湿玉米通过斗式提升机匀速送入烘干机,避免料位骤升骤降。
2.作业过程监控
严禁操作人员擅自离岗,确需离岗时须由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顶岗;操作人员要实时观察水分检测仪、温控仪表数据,当玉米水分降至目标值时,在不关闭风机的前提下,关闭加热系统,筒仓内粮食转入风冷却循环,粮温降至与环境温度温差≤5℃时,关闭风机,调整排粮电机转速,保持均匀出粮,避免籽粒过干或未达标。
3.设备停机规范
先关闭加热系统,继续保持风机运行;待烘干塔内粮温降至与环境温度温差≤5℃时,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理烘干塔内外残留粮粒及杂物,检查设备部件(如热风炉炉衬、传送带滚筒),发现损坏及时更换或维修,并做好设备保养记录。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须熟练掌握烘干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2.烘干作业期间,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如风机异响、热风炉漏烟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排查,排除故障后方可重启。
3.对操作人员有危险的外露传动、回转部件要有可靠的防护罩,烘干机运行时,严禁拆装保护装置及安全装置,严禁打开烘干机检修门,储粮段不得进人。
4.对操作人员存在或有潜在危险的电机传动装置、风机进风口、高温热源装置、排粮链传动机构等部位,要在其附近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平台、通廊、爬梯、塔架等要设置扶手或围栏防护设施,围(护)栏高度应≥1100mm,距离地面3000mm以上的爬梯部分要安装护圈。
6.采用燃油、天然气为燃料时,燃烧器要设置自动点火装置和熄火时自动切断油路、气路的装置,并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7.室外作业的烘干机要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避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