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六个课堂”打造农机人才培育“西安样板”
【作者 : 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 张海娟】 【发布时间 : 2025-11-03 11:55:26】 【来源 : 省农机信息网】 【打印本页】
近日,由西安市农机总站主导完成的《“六个课堂”推进农机人才建设的实践》调研成果,荣获2024-2025年度西安市优秀科技调研成果奖。该奖项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标志着我市在探索农机人才队伍培训现代化路径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一、破解传统困局,构建全域培训新生态
针对传统农机培训中长期存在的“人员集中难、时空限制大、理论实践脱节、内容针对性不强”等堵点、痛点,西安市农机总站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实践,系统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贯通的农机教育培训“六个课堂”模式,并取得广泛好评。
理论大课堂筑牢根基:用来聚焦政策法规、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集中式讲授,夯实理论根基。
农机云课堂跨越时空: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技术能手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破解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抖音潮课堂激活潜能:制作发布系列化、趣味化的农机操作、维修保养短视频,以鲜活形式触达广大机手,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技能。
田间微课堂直面实战: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围绕具体作物、特定环节、真实问题开展现场教学,实现“学用零距离”。
实践真课堂锤炼精兵:在实训基地与生产一线,组织学员对机具进行真操作、真维修,强化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外出拓展课堂开阔视野:组织赴先进企业、优秀合作社参观交流,学习前沿技术与管理模式,拓宽发展思路。
该模式通过多维赋能、精准滴灌,有效将培训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从“单一课堂”延伸至“全域场景”,显著提升了培训的覆盖面、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聚焦提质增效,彰显人才培养新成效
“六个课堂”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我市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培训覆盖面指数级扩大:截至目前,已累计策划组织“西安农机云课堂”41期,总时长超65小时,在线学习人次突破80万;运营“西安农机”官方抖音号,发布原创短视频267条,粉丝数超6300人,浏览总量突破250万,构建了强大的线上培训阵地。
2. 人才技能水平实质性跃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年培训各类农机人才上万人次。培训的精准化和实战化,使农机手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掌握速度提升,关键环节作业效率与机收减损能力显著增强。
3.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该模式不仅直接提升了农机手的技能,其调研成果更已转化为《农机手技能培训规范》等行业标准,为全市农机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范本,形成了“培养一批人才、推广一批技术、服务一方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立足长远发展,谱写智慧兴机新篇章
此次获奖,既是对既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下一步,西安市农机总站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创新农机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丰富“六个课堂”内涵,探索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更多交互式培训课程,提升智慧化水平,继续在“深化”上做文章。将成功经验在果蔬、设施农业等更多产业领域延伸,并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维修能手等关键少数的专项培养,在“拓展”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方协同的农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机制”上求突破,为我市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六个课堂”的“西安样板”证明,唯有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才能用农机人才队伍激活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不竭动力。